颠覆美国石油霸权,中国牵头“全球电网”未来能源计划,指日可待

会谢网

文|Severn

编辑|阿荣

过去半个多世纪当中,美国可谓是全球最大的霸权国家。

支撑其霸权的基石,除了强大的军事硬实力,还有“石油霸权”这一能源领域的软实力。

在美国人建立的石油霸权体系之下,其他国家只能遵守美国的游戏规则,饱受其欺压和盘剥。

然而随着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尤其是中国的崛起,美国引以为傲的石油霸权不可避免受到冲击。

2015年,中国国家电网创新性的提出“全球电网”这一未来能源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剧烈反响。

短短几年时间,全球电网已经在南美、非洲、南欧等地区实现广泛布局,期待其能在未来彻底取代美国石油霸权。

美国石油霸权的构建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过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就此建立。

掌控全世界三分之二黄金的美国人,制定了以“美元来做生意”的游戏规则。

因为美元与黄金挂钩的稳定性,这一体系很快被全世界所接受。

然而在大家都在遵守游戏规则时,作为美元体系的构造者的美国,却在为了利益屡屡做出违反规则、置诚信不顾的行为。

一旦遭遇经济危机,美国银行便疯狂印钞,带来的结果是其他国家手中的资产不断贬值。

再加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天然收支难以调节、内外平衡难以统一的缺陷。

越来越多国家将手中的美元抛售,选择兑换黄金。

1971年8月,美国新一轮美元危机来袭,由于黄金储备不足,尼克松政府竟公然宣称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

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宣告崩溃。

但为了稳住美国在经济界的霸主地位,美国政府很快又想出了新的办法:将美元与石油挂钩。

国务卿基辛格,为此专门对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领头羊沙特进行了游说和威胁。

在美国软硬兼施的威逼利诱下,沙特只好同意了美元介入石油市场。

两国达成协议,沙特购入大额美国国债,同时说服OPEC其他国家以美元结算石油。

从此以后,美元直接与石油挂钩,美国的石油霸权就此建立。

不得不说,美国人这一招确实稳准狠。

在新能源还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情况下,石油牢牢占据着传统能源主导地位。

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离开石油,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石油的价值比黄金还要高,实际用途也更广。

因此,美国石油霸权的建立,影响范围比起黄金—美元体系还要广泛。

拥有了石油世界话语权的美国,可以通过人为制造通货膨胀去掠夺全球资源,也能够结合国际结算系统,针对和打压敌对国的金融体系。

更令人眼红的是,各国都使用美元购买石油,产油国赚得美元后再去购买美国国债,一圈下来美元又流回了美国自己的资本市场,形成一个资本循环。

就这样,“美元—石油—美国国债”这一体系在全球范围内运转了半个世纪之久。

美国利用这套体系贪婪的吸取着其他国家的资本血液,维系着自己的霸权地位。

能够独立于该体系之外的国家和组织很少,在新能源发展起来之前,中国也不得不受其剥削。

我国作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石油消耗大国,但国内的石油产出跟不上消耗。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石油进口数量不断增加,2019年时,我国石油进口量已经超过5亿吨。

天然气对石油能够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但中国自身的天然气开发难度较大,天然气同样产量不足,每年还有超过一亿吨的天然气需要从外进口。

进口石油天然气就意味着要受制于石油美元体系。

为了应对未来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打破美国石油封锁,我国将“全球电网”计划提上了日程。

全球电网计划,反抗石油霸权

2015年9月,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能源满足世界电力需求。

同年,中国国家电网与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曾合作主办了一场会议,主题是探讨“特高压输电缆技术的应用”。

我国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提出了“全球电网”计划,即利用特高压电缆容量、效率高、损耗低等特点,打造一个覆盖全球的“电力互联网”。

这一计划以特高压电网、全球互联的智能电网系统为基础,在清洁能源得到深度开发、输送的基础上,实现全球能源的智能化配备。

其理念是:尽管各地昼夜交替、气候各异,但若是站在全球视角上,人类世界所能接收到的总的自然能源是不变的。

比如,地球无时无刻总是只有一半的地区处于白天,这部分区域可以利用太阳发电。

一地的太阳落下,又会有另一地的太阳升起,全球范围所能收集到的太阳能总量不变。

如果构造一个智能、庞大的全球电网,将全世界范围的电力系统连接起来,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调度,就有可能实现电力在全球各地的最高效率利用。

当欧洲步入黑夜后,他们的电动汽车可以利用亚洲地区的太阳能充电;当印度来到干燥无风的夏季时,北极地区呼啸的风力可以为其提供电力驱动空调。

这套电力系统一旦建成,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赤道地区的太阳能、南北极的大风,为全世界提供稳定的清洁能源支持。

该计划一旦完成,全球就能够摆脱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彻底摧毁美国的石油霸权。

实际上,试图推翻或跳出美国石油霸权的国家和组织,远不止中国一个,就连美国石油霸权体系的重要支撑者OPEC也是其中之一。

近一年以来,美联储不断对美元加息收缩,造成巨额美元回流本土,引发全世界范围“美元荒”。

美国这一维系自身利益、牺牲别国经济的做法,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诸多国家经济衰退、生产萎缩,间接降低了国际市场对原油的需求量。

这对于经济严重依靠石油输出的OPEC各国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权衡各方利益,产油国们决定不再做美国加息收缩美元的牺牲品,开始减产提价。

2022年10月,OPEC宣布将石油日产量降至200万桶每天。

几天后,国际油价回涨10%。

美国一直以美元控制石油,如今终于翻了车。

俄罗斯作为美国的老对手,对美国的反抗开始更早,且更加有力。

其独立石油体系的建立,直接冲击了美国的石油霸权。

作为石油储量大国的俄罗斯,在石油美元体系下,始终没能掌握国际市场的石油定价权。

一旦美俄两国出现摩擦,美国政府便可以通过降低油价惩罚俄罗斯的经济。

为了摆脱石油霸权的控制,俄罗斯从2008年便开始构建独立的“石油交易平台”,将卢布引入石油购销体系中。

2014年乌克兰爆发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再次借石油向俄罗斯施压,作势要将其踢出国际结算系统。

这一遭遇,催生出了俄罗斯独立的支付系统,也为日后的经济体系去美元化奠定了基础。

截止2021年,俄罗斯欠下的美国国债基本还清,国家福利基金会中的美元也被彻底清除。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抛售美国国债、增加黄金储备、减少美元使用等措施后,俄罗斯率先挣脱了美国石油美元体系的控制。

俄罗斯此举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著的。

去年俄乌两国爆发战争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再次动用美元霸权作为攻击手段,将大批俄罗斯银行踢出国际结算系统。

而已经衍生出独立支付系统的俄罗斯,针锋相对“拉黑”了大批西方国家,并表示:这些国家要想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只能使用卢布结算。

从俄罗斯的这次反制可以看出,美国已经无法再利用“石油——美元”霸权控制俄罗斯。

尽管OPEC和俄罗斯的反抗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石油霸权已经失去了过去强大的约束力。

OPEC和俄罗斯的反抗都有所成效,美国石油霸权已经动摇,那中国的“全球电网”计划又能够成功吗?

全球电网指日可待

必须要承认的是,全球电网的构建困难重重。

首先,特高压电缆本就是一项尖端技术,要想实现电缆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所需要的投资金额毫无疑问是一笔天文数字。

据国家电网规划,完成该计划大约需要14万亿美元的投资。

要知道,2022年中国总GDP也不过20万亿美元。

如此庞大的投资额,足以让任何国家心生退意。

更何况,近几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各国的财政都开始吃紧,投资意愿只会进一步下降。

另外,全球电网的构建,离不开稳定、和谐的国际政治环境。

想要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电力调配,意味着各国要将国家的电力指挥权交出。

电力能源事关重大,各国若敢于将其交于他国手中,只有在世界各国互相信任、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显然,当前世界各国对其他国家不可能有这种程度的信任。

与此同时,电网技术的复杂性、关键设备的研发、全球统一电力结构的设计、跨国电网的保护等一系列难题,都全球电网需要逐一攻克。

实际上,欧洲曾经也构想过一个类似的计划。

他们想要在北非地区大力修建太阳能发电设施,并通过地中海海底电缆将太阳能电输送至欧洲。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终究还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冲突不得已放弃。

仅仅是跨越欧洲和非洲就有这么多的困境,而中国的全球电网则是要横跨四大洋、七大洲,难题更是呈几何倍上升。

那么中国的全球电网计划还有成功的可能吗?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中国的全球电网只能存在于幻想中时,我们的计划已经悄然启动。

2016年3月29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发起下,正式宣告成立。

我国建立该组织的目的,就是要将世界各国政府、电网集团、投资银行、联合国相关机构汇集在一起,启动全球电网的构建。

2018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确定了组织未来三十年发展目标:

2025年加强各国之间的电网合作、实现跨国电力联网突破;

2035年,各大洲之间电力互联网基本实现;

2050年,全球电力能源互联网建成,世界能源根本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在具体落实上,中国在世界各地的电网投资也已经提上日程。

在巴西,中国国家电网投资超过210亿美元,建立起了一条连接亚马逊流域至巴西南部地区长达两千公里的特高压输电线路。

这是中国在海外建成的第一条特高压线路,中国国家电网做出承诺,未来5年还会进行380亿美元的投资。

全球电网规划,在南美打响了第一枪。

在欧洲南部,国家电网联合葡萄牙国家能源公司和三峡集团,正在寻求将葡萄牙22万公里输电线路并入全球电网,西班牙、希腊地区也有大量电力资产处于国家电网目标视野中。

在非洲地区,中国的电力投资项目已达39个。

莫桑比克电力主干线、尼日利亚曼比拉水电项目,均由国家电网控股承建。

与全球电网的蒸蒸日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石油霸权已经日薄西山,越来越多国家加入到了去美元化的进程中。

去年3月,阿联酋外长表示:“未来的石油交易将以人民币的形式结算。”

与此同时,伊朗方面也与我国达成协议:未来25年将以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持续向中国提供石油。

此外,俄罗斯、尼日利亚、沙特、伊拉克等多个国家纷纷加入人民币石油交易行列。

美债作为美国石油霸权的重要环节,也正在被世界各国所抛弃。

2022年以来,美债持续下跌。

根据德国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债去年上半年跌幅超过13%,最大幅度接近20%,是178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美债的崩盘,标志着美国的石油霸权已经被动摇。

结语

美国政府利用美元、黄金、石油,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市场为非作歹长达半个多世纪。

正所谓“善恶终有报。”

为了一己之私,不断侵害别国利益的美国人,现在终于尝到了苦果,石油霸权的崩塌就是一个开始。

反观中国,自身崛起的同时,肩负起了优化全球能源供给与配置、发展绿色、清洁、可持续能源的重任。

可以预见,中国全球电网计划,未来势必会取代美国的石油霸权,成为真正联结、惠及全人类的能源体系。

参考资料

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助力打造全球电网[J].国际人才交流,2018,No.339(08):72.

张建新.美国霸权与国际石油政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26-31.DOI:10.13806/j.cnki.issn1008-7095.2006.02.004.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