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富士康进入中国以后,确实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就业机会,但是郭台铭也从大陆的工厂赚取了巨额的财富。
随着中m贸易摩擦升级,2017年7月郭台铭宣布要在美国建厂,投资100亿美元,相当于670亿人民币,这可把当时的美国政府给高兴坏了。但是五年过去了,厂区内却是一片狼藉,毫无生产的迹象,郭台铭的美梦终于醒了!
一、千亿巨头的成长之路
富士康是我国台湾省台北市的企业,在台湾这家公司名叫鸿海集团,成立于1974年,实际控制人一直是郭台铭,是一家专业的3C领域和半导体设备生产厂家。1988年,在深圳建立了第一个大陆工厂,从此开始了富士康的崛起之路。目前也是世界最大的代工工厂,2019年拥有员工66万余人。
自从在大陆设立工厂以来,富士康每年保持50%的复合增长率。2005年开始进入全球企业五百强,从2005年的排名第371位,到2019年的第23位,只用了14年的时间。2019年富士康综合年营收1776亿美元(约1.2万亿元),2020年虽然因为疫情影响,世界企业排名下滑到第26位,但是依然实现营收1913亿美元。
2018年5月27日在A股上市,20家战略投资机构宣布参加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配售。当时,所有的金融人士都认为工业富联的市值将超过5000亿,最高能达到6827亿元,而郭台铭的身价也将因此上涨709亿元。富士康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
二、日益膨胀的台湾首富
出生于1950年的郭台铭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1974年他和朋友一起创建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主要是生产塑料产品。但是因为经验匮乏,亏损严重。后来,郭台铭在股东纷纷退出的情况下,咬牙坚持下来。凭借着生产黑白电视机旋钮的代工,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个人电脑业务飞速发展,郭台铭进入电脑代工领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88年,郭台铭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决定在深圳建立富士康精密组装厂,生产电脑产品配件。
凭借着大陆的人口红利和经济发展红利,郭台铭的富士康开始飞速发展。如今富士康在大陆各大一二线城市,拥有36家企业,30多个工业园区。郭台铭个人资产超过55亿美元,还曾经登上台湾地区首富的宝座。
顺遂的事业发展,和越来越庞大的富士康集团,让郭台铭有些认不清自己的位置。居然叫嚣“在大陆建厂是赏饭吃”、“关就关,谁怕谁”他觉得富士康从大陆搬走,就会让国内上百万人失业,经济会出现巨大的下滑。
三、670亿变“一地鸡毛”
实际上郭台铭的富士康也确实在这么做。这些年,苹果一直都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户,所以在很多动作上也是紧跟苹果的步伐,被牵着鼻子走。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升级之时,美国政策希望苹果等美国企业将生产工厂设立在美国境内。
富士康也紧跟步伐,在2017年7月,富士康预计投资100亿美元,相当于670亿人民币,在美国威斯康星州设厂,当时可谓是轰动一时,连当时的美国总统都出席了建厂仪式。可是直到2022年,富士康在美国的工厂还是一片荒地,基本上没有动工,终是变成“一地鸡毛”。
除了在美国建厂,富士康还计划在印度建厂,但是结果是印度的工人远远没有我国工人的认真细心。因为公共卫生事件,计划投资建立的十座工厂,也只完成了两座。而且由于印度工人的懒散,生产产能一直提不上来。因为不能及时完成苹果的大量订单,郭台铭不得不把集团的发展重心重新放回大陆,他的美梦不得不醒了。
三、国内巨头崛起
2020年7月,立讯精密再次收购了两家企业,分别是纬创、资通两家全资子公司,至此立讯彻底打通了和美国苹果公司的合作,成为了首家内地苹果代工厂。2020年立讯精密的市值已经超过480亿美元,而郭台铭的鸿海集团,当时只有380亿美元。
虽然从规模上,立讯和富士康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立讯精密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比要远高于富士康。立讯已经成为富士康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总结
像郭台铭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行为,让国内很多人不齿。富士康能有现在的规模,离不开国家对它的支持,和国内优秀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离开富士康的大陆不会伤筋动骨,但是离开大陆的富士康能不能继续存在,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你觉得郭台铭的富士康能够离开中国大陆吗?欢迎留言评论。